骨、气、势、力,细思四字,感一种自内而外的神韵,自外而内的精神。 骨、气者,内也,精神气质,内在因素。然愚认为,必先骨而后气,骨与气相比,气可以不要,但 骨却万万不能免。所以古人语:为人者,绝不可没有傲骨,但万不可有傲气。傲气者,纸上变兵,赵括之流;骄兵而败,项羽之类。傲骨者,孙膑,忍一时之辱,以图大业;韩信,受胯下之气,定 汉室之基。 气者,内接骨面外连势,是精神的外在表现,变化多端,纵横驰骋,没有气的骨是一堆死骨,了无生机,有了气的骨,生机勃现,如同英魂长存,英气永在。只要心存浩然正气,自然就不惧邪气入 侵。正气歌,是气所磅礡,凛烈万古存,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那就是华夏的民族之精神;有 的人,虽死犹活,俯首甘为孺子牛,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充满气息的青草。鲁迅,我想是近代文学史上最无争议的文学家了,是有骨有气的代表,而其弟周作人,就恰恰相反,文章写的虽美,但却多了些媚洋和媚俗之气,国难当头,其节气就不知何去何从了。气势者,愚以为气在势之上也。 若说骨、气主内,那势、力就主外了。骨与气为内因,内在因素,势与力就是外因,外在条件了。 没有外在的条件,内因就难以发挥应该起的作用,没有内在的美,外在的势与力就如同只有躯壳的 炫丽衣裳。 但势与力的区别毕竟是很大的。势是一种力的集合,是精神的沉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省市县,一个家族,一个群体。一个王朝,当其力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兴旺时期;当各自为政时,战争和革命就在所难免了。抗战时期,在国共还没有联合前,日本侵华就易长驱直入,而在西安事迹之后,国共联合以来,东洋人就遭到了中华最强烈的抵抗,直到搞战胜利! 势,有好的表现,但用于坏的方面时,其祸害就无穷了,古往今来的贪官污吏,总是喜欢喜欢形成一个群体、形成一种势力,对内谋私分赃,对外屠毒百姓,祸害国家,但这种势一般是存在不了多久的,当相互利用完成的时候,或受到骨气的影响时,就质就要发生的变化。矛盾无时不在,但国 难当头时,匹夫的职责就应该出来了。有骨有气的势,能源远流长,这就是精神,民族精神,前进文化。武林世家,书香门第,是势的表现,权力世家,很少有这种说法,但也是势的表现,要长流不息,绝对要以骨、气为基,以德为线;俗语说,叫富不过三代,按理而言,此话当是对为富不仁者而言,这句话的含义,我想还是为了表达仁者众,私者孤罢了。 末了说力,力是骨、气、势的终结,既有着广义的表现,也有其狭义的因素。权力、财力、物力、势力,财、权、物、势总要通过力而表现。若说骨是内在的精神,气为精神的外现,则势就好比外 在的精神,而力却是外在的外表了。身休是革命的资本,这种力是体力而言,学成文武艺,货卖帝 王家,大概是针对治国平天下而言。格物、致知、修身,是为了要使力用的其时,用的物有所值。 力是一种革命,是一种改革,是摧毁旧有事物的工具,是革新。 韬光养晦者,大概要先养骨气,危难之处显精神,视时而发;以外驭内者,周处之流,斩虎除蛟,名扬身后!(岑宵子写于甲申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