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穆宗隆庆,朱载垕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因生母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很少得到父爱。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刚满16岁的朱载垕就出居裕王邸,开始了独立生活。在裕王邸13年的生活,使朱载垕较多地接触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种矛盾和危机,特别是严嵩专政,朝纲颓废,官吏腐败,“南倭北虏”之患,民不聊生之苦,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极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明世宗嘉靖皇帝病死,朱载垕于同月壬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庆”。朱载垕即位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一改世宗时的弊政,使朝政为之一振。革弊即平反冤狱,嘉靖一朝因谏言而获罪的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隆庆帝还采取恤商与开关政策,减轻商人的负担。明朝曾多次颁布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而隆庆帝颁布大开关禁,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在隆庆帝在位期间,几乎没有爆发什么重大的变故,隆庆帝得以稳坐皇位六年。这与他的性情是分不开的,由于在作皇子期间处处小心谨慎,很少张狂,从小就养成了贞静、仁义的性情。同时隆庆朝人才济济,文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这些人之所以出名,还要归功于隆庆皇帝给了他们发展的空间,反观历史,成化朝也曾人才济济,但由于皇帝的限制,他们终究没有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朱载垕的一大优点就是用人不疑,放手让他的臣子去发挥才能,使得隆庆朝和万历朝前十年成了明王朝回光反照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嘉靖朝有了重大的改观,可以说朱载垕在使明王朝向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当然,人不是完美无缺的,朱载垕也有自己的缺点,他只召见过两次阁臣、朝会,经筵也经常不发表意见,同时他贪色,整天在后宫里忙来忙去,被人比作后宫中辛勤的小蜜蜂,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公元1572年闰三月,朱载垕得病,休养了二个月后又上朝视事,却又突然头晕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宫,他自知病情不轻,急召高拱、张居正及高仪三人接受顾命,吩咐由太子继位后病逝。 发布者:
岑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