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绍仪(1859年—1938年),又名唐绍怡,字少川,生于1862年1月2日,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唐父巨川是上海的茶叶出口商。唐绍仪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官派留学美国,经中学升至哥伦比亚大学文科。 1881年唐绍仪归国后,被派往天津的洋务学堂读书。1885年进入天津税务衙门任职,1889年底被委任为驻龙山商务委员,即驻朝鲜汉城领事,在任上表现出干练的外交才能。在朝鲜期间,唐绍仪与当时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凯建立友谊。1896年10月,清朝政府正式委任唐绍仪为中国驻朝鲜总领事。1898年9月,唐绍仪因奔父丧返国,结束其出使朝鲜近10年的外交生涯。 1901年,袁世凯擢升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重用唐绍仪为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在任期间,办理接收八国联军分占的天津城区、收回秦皇岛口岸管理权等事务,成就斐然,令同僚们刮目相看。袁世凯亦上奏朝廷,称赞唐绍仪出色的表现和能力。 1904年,清朝政府任唐绍仪为全权议约大臣,赴印度与英国代表谈判有关西藏问题。唐绍仪坚持民族立场,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力主推翻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所谓《拉萨条约》,挫败了英国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割出去的阴谋。1906年4月,中英签订《续订印藏条约》,虽然英国取得从印度架设电线通往西藏已开商埠的特权,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 唐绍仪在西藏问题谈判中的成就,使他晋升为外务部右侍郎。此后,唐绍仪参与主持中日、中俄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在客观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他力争避免损失过多的权益,抑制了日本在东北扩张侵略的野心,并完全拒绝了俄国企图保留在东北利益的要求。 自1906年起,唐绍仪先后被委任为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处会办大臣、邮传部左侍郎。他主持路政后,着力扩大我国在外资铁路中的行政管理权和挽回铁路借款方面的损失。由于他的力争,沪宁铁路的续借款由原定的9折改为9.55折,总管理处由原来华员2人、洋员3人组成改为只设华员总办1人,洋员在总办主管下分理部门职能。在广九铁路合约的谈判中,唐绍仪把用人用款之权从英国人手中争回,由两广总督一手经理。 辛酉庚子丙辰己丑。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丑时。运:己亥戊戌丁酉丙申乙未甲午癸巳 ┌─────────────────────────────┐ │ 命理咨询服务 紫微斗数简化命盘www.mlzxfw.com │ ├──────-┬──────-┬──────-┬──────-┤ │天梁 │七杀 │ │廉贞 │ │文曲科 │天魁红鸾 │台辅 │陀罗 │ │天福破碎截空 │月解天厨 │孤辰 │天刑 │ │飞廉 指背白虎│奏书 咸池天德│将军 月煞吊客│小耗 亡神病符│ │75-84临官癸巳│65-74冠带甲午│55-64沐浴乙未│45-54长生丙申│ │奴仆宫 │迁移宫 │疾厄宫 │财帛宫 │ ├──────-┼──────-┴──────-┼──────-┤ │紫微天相 │ │ │ │火星 │ │文昌忌禄存 │ │阴煞截空 │性别: 男 │天官天哭天才 │ │喜神 天煞龙德│ │青龙 将星岁建│ │85-94帝旺壬辰│ │35-44养 丁酉│ │官禄宫 │农历: 辛酉年腊月初三丑时 │子女宫 │ ├──────-┤ ├──────-┤ │天机巨门禄 │ │破军 │ │左辅封诰 │子年斗君:寅 │擎羊地空 │ │天虚 │ │天空 │ │病符 灾煞大耗│ │力士 攀鞍晦气│ │ 衰 辛卯│命理咨询服务网mlzxfw.com │25-34胎 戊戌│ │田宅宫 │ │夫妻宫 │ ├──────-┼──────-┬──────-┼──────-┤ │贪狼 │太阳权太阴 │武曲天府 │天同 │ │天钺天月 │ │地劫天喜 │铃星天马 │ │大耗 │龙凤旬空 │天姚旬空 │天巫寡宿蜚廉 │ │大耗 劫煞小耗│伏兵 华盖官符│官府 息神贯索│博士 岁驿丧门│ │ 病 庚寅│ 死 辛丑│05-14墓 庚子│15-24绝 己亥│ │福德宫 身宫│父母宫 │命宫 │兄弟宫 │ └──────-┴──────-┴──────-┴──────-┘ 唐绍仪是近代第一位致力于收回海关控制权的人。1906年,他以税务处会办大臣之职主持全国税务总署的工作,上任伊始,他即宣称:“此次奉命办理海关税务,实为收回税权之一大关键,且海关为中国海关,聘用洋员自应归中国节制。今虽时事艰难,无所措手,亦当力任其难。”唐国仪在税务部署成立之时,即电召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及各关税务司到京城听训。过去垄断海关税务司职位数十年的洋员,如今不得不收敛其威风,在税务处会办大臣的统辖下办事了。 1907年,唐国聘任奉天巡抚,并负责东北地区的对外交涉。他企图引进英、美资本,修筑一条贯穿东北全境的铁路,以制约日本,但英商在日本的抗议下退缩了,唐绍仪又打算联美制日,计划依赖美国资本开发东北来遏制日本。翌年,美国以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政府,唐被派为专使,赴美活动。在美期间,他鼓动美国财团到东北投资,并以考察财政为名,访问欧洲日本等八国。但日本拉拢美国抢先签订日美协议,使唐绍仪的计划落空。1910年,唐绍仪曾一度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但不久即辞职。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起用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唐绍仪聘任袁内阁的全权代表,赴上海与南方民军总代表伍廷芳谈判议和。他在和谈中未尽袁世凯之意,并劝袁迎遂南方之意将谈判地点设于上海,以“清廷不足保全,而共和应当推动”为自己参加议和的指导思想。唐绍仪在议和过程中坚持“拥袁共和”的方针,对南方作出了很大的让步。由于南北双方代表共同努力,终于达成了确定共和体制、优待清室、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协议。 唐绍仪少年留美,已接受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民国初年,唐绍仪的思想立场更向民主共和方面转变,他由黄兴、蔡元培介绍,并由孙中山监誓,加入了同盟会,。当酝酿新政府总理人选时,唐得到革命人和袁世凯的推选及任命,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于1912年3月25日到南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出任总理之初,本抱有极大的政治抱负。他挑选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等同盟会骨干成员入阁、担任农林、教育、工商总长,使同盟会会员在政府中占据多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唐绍仪勤于公务,注重办事效率,使政府呈现一派新气象。 袁世凯习性大权独揽,对唐绍仪推行责任内阁制,“事事咸恪遵约法”甚为不满,在用人、财政、遵守《临时约法》规定的总理附署权等问题上,两人的裂痕加深。唐绍仪主张“民国用人,务贵新不贵旧”,拒绝袁系赵秉钧(为内阁内务总长)私自安排北洋旧人入阁,赵竟以辞职相威胁。在筹款方面,唐绍仪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提出监督中国财政的无理要求,引起了袁世凯和财政总长及四国银行团的合伙攻击。王芝祥督直事件最终导致了唐绍仪与袁世凯分道扬镳。1912年6月初,直隶省议会选举王芝祥(适加入同盟会)为直隶都督,袁世凯不予承认,并抛开总理附署权,公布另任命令。唐绍仪见《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彻悟袁之种种行为,存心欺骗民党”,遂于6月15日愤而提出辞呈,时任总理不足3个月。 此后,唐绍仪寓居上海数年,与人集资创办金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但他仍密切关注着政治舞台。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唐绍仪予以强烈的谴责,并拒绝袁世凯拉拢其复任北洋军阀政府总理。1915年,袁世凯复辟,唐绍仪与蔡元培、汪精卫联名致电,警告袁“取消帝制野心,并辞职以谢天下”。护国军兴起后,唐绍仪再次致电袁世凯,劝其退位。 1916年6月,袁世凯暴毙。黎元洪继任总统,但皖系军阀段祺瑞大权在握。唐绍仪力主恢复旧约法和国会,站在孙中山革命派的立场上,多次拒绝北洋军阀的拉拢利诱。 1917年8月,唐绍仪南下参加护法运动,被孙中山任命为护法军政府财政总长。滇桂军阀排挤孙中山,唐绍仪曾进行过调和。军政府改组后,唐绍仪为七总裁之一,但因孙中山辞职赴上海,唐亦未莅任。 1919年初,北洋军阀政府与护法军政府谈判议和,唐绍仪担任南方总代表。他维护孙中山的护法旗帜,但其主张被北方代表拒绝,同时也为把持南方军政府的桂系军阀所不容,被撤掉总代表之职。南北和历时年余,终未达成协议。 “五四”运动时期,唐绍仪表现出爱国热情,通电北洋军阀政府表示支持爱国学生。他去电巴黎,要求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他的女婿顾维钧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0年6月,唐绍仪与孙中山等在上海通电反对桂系军阀,正式脱离军政府,赴上海坚持斗争。11月,桂系军阀势力被驱逐出广东,唐随孙中山回到广州,重建军政府。但此时唐绍仪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已发生分歧,唐认为孙中山的理想太高,难以实现,且孙所制定的总统制与他的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理想亦不符。他拒绝出任军政府财政总长一职,在政治上表现消沉,寓居上海闭门不出。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唐绍仪挂名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和国府委员。1929年,他就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在就职词中表示要用25年的时间,“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1931年3月16日,唐兼任中山县县长,集中精力实施建设模范县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基本建设、发展实业、加强农渔业和乡村建设、引进外资和发展教育诸方面,而以开辟唐家无税商港为重点。他多次邀请粤省要人和专家前往唐家湾考察,还编印《中山县发展大纲》,散发到港澳和海外,想方设法从各方面筹集奖金。他在任上比较注意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门陋习,并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布衣县长”之称。但唐绍仪遭到广东军阀陈济棠的排挤,1934年10月,陈济棠通过亲信在中山唆使县兵以索饷为名发动哗变,包围唐绍仪的寓所,逼其去职。 1931年“宁粤分裂”时,唐绍仪参加了汪精卫等人在广州组织的反蒋联盟,后任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五常委之一。1936年,陈济棠发动“六一”事变,公开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抗,唐绍仪站在蒋介石一边,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提议撤销国民党中执委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等机关,从而促使陈济棠兵败下台,事后,唐绍仪举起家寓居上海,未再参与政治。 抗日战争爆发后,唐绍仪发表了支持抗战的言论,冯自由认为唐是自卢沟桥事变后,“主张抗战最力之一人”。上海沦陷后,唐将妻室子女送往香港,自己仍留居上海,国民党对其只身滞留上海甚不放心,蒋介石、孔祥熙等不断派人游说,并以官衔及津贴笼络,希望他保持晚节,不要为敌所用。广东的抗日组织也派出代表劝唐离开此地,但他不从。与此同时,唐绍仪周围的一些亲友,却在打着他的旗号从事汉奸活动。日本亦有一个所谓“南唐北吴”计划。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还组织了一个对华特别委员会,负责做唐绍仪、吴佩孚的工作。1938年9月28日上午,土肥原在唐绍仪女婿岑德广的带领下,赴唐宅长谈,潜伏于上海的国民党军统特务侦知此事后,奉命于9月30日将唐刺杀。 1862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出生于唐家村。1874年考取清廷官费留美生,时年仅14岁。1900年任天津海关道。1912年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1929年以国民党西南政委常委会委员的身份出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后兼任中山县县长。1938年被军统分子/日本间谍刺杀于上海住宅。 发布者:
岑宵子
|